教育全在細節(jié)中,真是失之毫厘,謬之千里啊。兒童的反思意識和控制能力都還沒有形成,他們更容易受到暗示和興趣的支配。成人以為把孩子的缺點寫出來,張貼在眼前,孩子就會經(jīng)常自我提醒,理性地糾正自己的錯誤。這種想法是太不了解兒童的特點了。而且,凡是來她家的人都會看到這張紙,這么多缺點掛在墻上,也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心。何必把孩子不想示人的一面釘?shù)綁ι?。紙上只寫?yōu)點不寫缺點,只記“功”不記“過”,效果會更好。
有的家長在孩子的優(yōu)缺點問題上,好的方面會表揚,壞的方面也會及時指出。這從道理上講是沒錯的,但如果操作方式不當,也可能會出現(xiàn)一些問題。有的家長在墻上貼張紙,這張紙被分成左右兩欄,一邊寫優(yōu)點,一邊寫缺點。家長是用心良苦的,既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優(yōu)點,又要讓孩子記住自己的缺點。但這樣做顯然不合適。因為設立“記功簿”是為了達到催化作用,使孩子從偶爾的良好表現(xiàn)中獲得自信和快樂,使這偶然行為最后成為孩子的一種穩(wěn)定行為。同理,把孩子缺點也白紙黑字地寫出來貼到墻上,不斷地提示,也可以使這些行為穩(wěn)定下來―本來想拋棄的壞東西,在這種刺激下很容易讓孩子給自己定性,以為那些壞習慣是自己必然的行為。最后結果是,優(yōu)點會鞏固成為真正的優(yōu)點;缺點也會鞏固下來,成為總也改不掉的缺點。
孩子有很多壞毛病需要改,那怎么辦,難道這樣寫下來給她提個醒不好嗎?當然可以提醒,但要換種說法,要把孩子所有的“過”變成“功”來說,即首先從家長的意識中就要“只設記功簿,不設記過簿”。比如孩子不好好練琴,總要家長提醒才去練,你不可以記下“練琴不自覺”,而要看到孩子至少天天去練了,就記下“能堅持每天練琴”;接下來她還是偷懶,不想練夠一個小時,你不可以記下“沒彈夠一小時”,而要記下“雖然只練了四十分鐘,但彈得很有進步”;她發(fā)現(xiàn)彈四十分鐘你也接受了,接下來一段時間就每天只彈四十分鐘。你于是先回避時間問題,記下“練琴很認真,水平在慢慢提高”―就是說,從孩子的不是中,總能找到值得表揚的地方,總給孩子良性暗示和正面刺激。這樣下來,孩子慢慢地就會獲得成就感,把為時間而練琴,改成為技能而練。當她不再和家長對抗,心里真正想要練好一首曲子時,她是不在乎多彈一會兒少彈一會兒的;而且認真練半個小時的成績會好于磨洋工一個小時。
一些家長之所以經(jīng)常批評教育孩子,就是因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錯誤假設,即如果自己不說,不經(jīng)常提醒,孩子就不會改正缺點,就會越來越墮落。事實是,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,上進是他的天性,只要不被扭曲,就一定會正常生長。對于孩子身上的某個缺點,可以適當提醒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這個缺點反復出現(xiàn)時,就應該考慮用正面鼓勵的方式,不動聲色地去幫助孩子克服,而不要反復地直接地批評,不要說“我都給你說過多少遍了,你就是不改”之類的話。反復的批評就如同貼到墻上的“記過簿”,會把孩子的缺點固化下來,使孩子難以和那個缺點剝離開來。